公司常常遇到因為硬碟壞掉來修電腦的顧客,

然而還是會有用戶不太清楚電腦內的資料怎麼備份。

這次小編幫各位整理了一篇比較簡單的備份方法,希望可以幫助各位使用者。

 

 

 

首先,最簡單的備份工具,就是隨身硬碟或是隨身碟,

兩者的差別在於攜帶方便與容量大小。

現在隨身硬碟容量基本都是1000GB(1TB)起跳了,容量大適合放比較大量的資料。

20170203_222822.jpg

 

 

 

隨身碟攜帶輕巧方便,可是容量相對地比較小。

比較常見的有8GB,16GB,32GB,64GB,再上去的容量價格會偏高。

20170203_222902.jpg

 

 

 

再來,找到電腦的USB插孔,前置面板以及後方主機板上皆有。

藍色的接孔是USB3.0,黑色的孔是USB2.0。

20170203_222724.jpg

 

 

 

現在的主機板以及隨身(硬)碟基本上都會支援USB3.0。

20170203_222951.jpg

 

 

 

至於藍色的USB3.0跟一般傳統黑色USB2.0差別在哪裡??

大概簡單介紹一下:

  理論速度 實際速度
USB2.0 480Mbps半雙工廣播 7.9MB/s ~ 9.5MB/s
USB3.0 5Gbps全雙工點到點 11.4MB/s ~ 286.2MB/s

 

 

 

 

理論上USB3.0傳輸速度會比USB2.0快上10倍,

但實際上資料的傳輸速度還是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,

例如隨身碟本身的快閃記憶體的品質,雖然標榜有符合USB3.0標準,

但是傳輸速度也不見得可以達到。

 

 

 

USB3.0是相容於USB2.0的,

如果買到的是USB3.0的外接設備,

可是主機沒有USB3.0的插槽,是可以接到USB2.0的插槽。

但是傳輸速度就不會有USB3.0的速度了。

 

 

 

接下來示範如何被備份,將隨身硬碟接到電腦上,如圖所示。

20170203_222700.jpg

 

 

 

接上去後點開程式集或是桌面上"電腦"圖示

(XP:我的電腦,Win7:電腦,Win8&10:本機),

本機.jpg

通常"電腦"都是在程式集的這個位置上。

 

 

 

進入電腦後會看見電腦內所有的磁碟分割區,插入隨身硬碟後會多出一個磁碟區。

(本圖為"本機磁碟(G:)")

20170203_223139.jpg

 

 

 

接下來的步驟很簡單,假設使用者的這些圖片很重要,

01.jpg

 

 

 

對著資料夾或是檔案按下滑鼠右鍵,選擇"複製"(或是鍵盤上快捷鍵ctrl+c)。

02.jpg

 

 

 

然後到剛剛的外接硬碟的磁碟區(本機磁碟G),點滑鼠兩下進去。

03.jpg

 

 

 

再空白的地方點滑鼠右鍵。選擇"貼上"(鍵盤快捷鍵ctrl+v),就行了!!

04.jpg

 

 

 

這樣就是最簡單的異地備份,每個用戶都要定時的備份自己的資料,

以免哪天電腦突然壞掉。

備份建議至少要備三份以上,

本機一份+外接硬碟一份+雲端空間一份,這樣是最保險的。

因為外接硬碟跟本機硬碟一樣都是會壞的,而且現在硬碟壽命都不長,

所以才會建議備份三份以上。

若硬碟壞掉救援一次資料的費用之前文章有討論過,嚴重的話大概30000元以上,

試想想,30000元可以買多少隨身硬碟了?可以買多久的雲端空間了?

所以買隨身硬碟這種小錢不要省,資料是無價的。

 

 

 

以上是目前雲端硬碟的比較圖,(出處:https://pcrookie.com/?p=1308)

如果需求容量不會很大,Google Drive跟One Drive都有免費15GB的空間可以使用。

雲端備份的方式有很多種,這篇就先不介紹了,若有機會會整理一篇文章給各位參考。

image_4.png

arrow
arrow

    葳穎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